1、什麼是“個人信息”?
答: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規定,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個人信息的核心特徵是可識別性,包括一般個人信息和敏感個人信息。
例如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基本信息,設備信息和賬戶信息如終端設備的位置信息等,通訊錄、聊天記錄、家庭成員信息等。
2、什麼是“敏感個人信息”?
答:敏感個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包括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信息,以及不滿十四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例如銀行賬號及密碼、醫療檢查報告、指紋、面部識別等都屬於敏感信息。
3、什麼是“個人金融信息”?
答:(1)個人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家庭狀況等;(2)個人財產信息,如收入情況等;(3)個人賬戶信息,如賬號、餘額等;(4)個人信用信息,如信用卡還款情況、貸款償還情況等;(5)個人金融交易信息,如金融機構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獲取、保存、留存的個人信息;(6)衍生信息,包括個人消費習慣、投資意願等。
4、《個人信息保護法》關於敏感信息有什麼特殊規定?
答: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該取得單獨同意。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取得書面同意的,還應從其規定。如果涉及處理不滿十四週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還應當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
5、消費者在接受金融服務時對個人信息處理享有哪些權利?
答: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個人消費者對個人信息的處理享有知情權、決定權,有權限製或者拒絕他人對您個人信息的處理,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您也有權查閱、復製您的個人信息,發現個人信息不準確或者不完整的,有權要求服務方更正、補充。
6、金融服務提供方在處理您個人信息時應遵循的原則?
答:(1)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2) 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並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應當限於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3)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開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圍;(4) 應當保證個人信息的質量;(5)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對其個人信息處理活動負責,並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處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
7、消費者可以撤回個人信息授權嗎?
答: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您可以隨時提出撤回。個人撤回同意,不影響撤回前基於個人同意已進行的個人信息活動的效力,也請知悉。
8、《個人信息保護法》對於“大數據殺熟”有什麼規製嗎?
答: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應當保證決策的透明度和結果公平、公正,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例如您和朋友在同一個APP上預定酒店房間,在地點、房型、時間等條件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價格卻不一樣,可能您就被大數據區別對待了。
9、出現個人信息泄露或被侵犯,應該怎麼辦?
答:(1)收集固化相關證據,必要時進行公證;(2)及時向侵權方主張權利,如要求刪除個人信息、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3)可以向相關監管機構舉報或報案;(4)涉及犯罪的,應該向公安機關報案;(5)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方賠禮道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
10、如何保護好個人金融信息?
答:(1)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證件、銀行卡等轉借他人使用;(2)不輕易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留下個人金融信息;(3)盡量親自辦理金融業務,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非法中介代辦,謹防個人信息被盜;(4)提供個人身份證復印件辦理各類業務時,應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和期限,以防身份證復印件被移作他用;(5)不要隨意丢棄刷卡簽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等,對寫錯、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應及時銷毀;(6)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和郵件;(7)謹防AI變臉詐騙,在未核實對方身份前,切勿透露本人銀行賬號、密碼或進行轉賬操作。